全国免费热线
0731-82042415
燃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025-08-12 08:28:43
燃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质在受热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分析,不同型号的仪器可能针对特定物质(如煤、液体、气体)设计,但核心原理相似。以下是综合各类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1. 温度控制与监测
仪器通过高精度加热系统(如电加热)逐步升高样品温度,并使用热电偶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确保温控精度(如±0.5℃)。
部分型号在达到特定温度(如200℃)后会自动降低升温速率(如5℃/min)以提高测试准确性。
2. 自燃现象检测
液体/气体样品:通过火焰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或反光镜等设备监测样品是否出现火焰、闪光或放热反应。
固体样品(如煤):根据反应热与散热平衡原理,当反应热大于散热时,样品温度骤升并发生爆燃,此时记录的温度即为燃点。
3. 自动化记录与分析
检测到自燃后,仪器自动停止加热并记录最终温度,部分型号支持生成温度曲线图和数据报告,便于后续分析。
部分设备配备计算机系统,可自动判断着火点并存储历史数据。
4. 安全设计
仪器通常具备防爆、过温保护等安全机制,避免测试过程中引发意外火灾。
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
煤燃点测定仪:采用铜柱等温体和多孔热电偶结构,符合国标GB/T 18511-2001,适用于煤炭自燃倾向性评估。
可燃液体/气体测定仪:需控制样品浓度、压力等环境参数,确保测试条件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