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热线
0731-82042415
哪些因素会影响量热仪点火效果?
2025-08-22 09:02:27
影响量热仪(特别是氧弹量热计)点火效果的因素众多,涵盖样品本身、点火系统、操作过程、氧弹状态及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点火失败或燃烧不完全会直接导致实验结果无效。以下是关键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一、 样品相关因素 (核心因素)
易燃性/挥发性:
低挥发性、高燃点的样品(如无烟煤、焦炭、石墨)难点燃,需依赖点火丝+棉线组合。
高挥发性样品(如汽油、轻质油)易点燃,但可能因挥发过快在点火前损失或在点火瞬间剧烈燃烧影响氧弹密封。
物理形态:
粉末状样品: 过于疏松会包裹点火源隔绝氧气导致点火失败或燃烧不完全。必须压片(符合标准压力要求),形成适当密度的片剂以保证氧气渗透和热量传递。
颗粒状/块状样品: 需确保点火源(棉线火焰或点火丝)能接触到样品主体。太大或不规则的块状样品可能导致燃烧不完全。
液体样品: 需使用惰性胶囊(如聚乙烯胶囊)盛装。胶囊阻碍传热,挥发物可能溢出,均增加点火难度。
水分含量:
高水分样品点火时,水分蒸发吸收大量汽化潜热,显著降低局部温度,可能导致点火失败或燃烧缓慢、不完全。水分还可能浸湿棉线使其无法点燃。
灰分/惰性物质含量:
高灰分样品燃烧时产生熔渣可能包裹未燃碳或熄灭火焰,导致燃烧不完全(残渣中有明显黑色未燃物)。
热值:
极低热值样品燃烧释放热量少,不足以维持燃烧过程,可能中途熄灭。
特殊成分影响:
油/脂含量高: 可能浸润棉线或点火丝,使其难以点燃或燃烧异常缓慢。
高硫/腐蚀性物质: 可能腐蚀点火丝或电极,影响导电性和点火稳定性。
含能/不稳定物质: 可能提前反应或剧烈燃烧,干扰正常点火过程。
二、 点火系统因素
点火方式选择不当:
对难燃样品仅使用点火丝而未用棉线,无法提供足够火焰引燃样品。
对易燃油品使用棉线,可能因棉线吸收油品导致点火困难或燃烧不完全。
点火丝状态与安装:
材质/规格不符: 使用非标准点火丝(电阻率、熔断特性不匹配)。
老化/氧化/污染: 点火丝表面氧化或沾污油脂等使其电阻变化或不易红热。
安装松动/接触不良: 点火丝两端未在电极柱上拧紧,导致接触电阻过大,通电后发热不足。
张力不当/形状不佳: 过松(易接触氧弹壁短路或接触样品不良)或过紧(易提前熔断)。形状未能有效接触样品或棉线。
长度/电阻不准: 未准确测量长度或电阻,导致点火丝本身热量计算错误。
棉线状态与安装:
未与点火丝可靠接触: 棉线未紧密缠绕点火丝或搭接点太小,点火丝红热时未能引燃棉线。
未与样品可靠接触: 棉线末端未插入样品压片中心或未贴合样品表面,火焰未能引燃样品主体。
受潮/污染: 棉线吸收环境水分或沾染油脂不易点燃。
长度过长: 增加不必要的热量贡献和燃烧时间,也可能因摆动偏离样品。
造成短路: 棉线(尤其潮湿时)意外搭接在两个电极柱之间,导致通电短路(严重风险!)。
点火电路问题:
点火电流/电压不足: 仪器故障、电源不稳、线路老化导致电流太小,点火丝无法达到足够温度。
点火时间设置过短: 电流持续时间不足以保证点火丝熔断前点燃棉线或样品。
导线/电极接触电阻过大: 电极氧化、导线压接不良等增加回路电阻,降低有效电流。
点火通路断路: 点火丝熔断过早、连接断开等。
三、 氧弹状态与充氧因素
氧气压力不足:
未充到规定压力(通常 2.8-3.2 MPa)或存在泄漏,导致氧浓度不足,样品无法充分燃烧。
氧弹气密性不良:
密封圈老化/损坏、阀门/电极柱密封不严等导致漏氧,压力下降影响燃烧。
氧弹内环境不洁:
内部残留灰渣、腐蚀产物、水珠等,可能造成短路、影响点火丝接触或吸收热量。
充氧速度过快/过慢:
过快可能吹散样品粉末或液体;过慢可能使挥发性样品损失过多。
四、 操作过程因素
样品制备不当:
粉末样品未压片或压片压力不足/不均匀。
样品量过多或过少。
液体样品胶囊密封不良或放置不稳。
点火材料处理不当:
棉线未精确称重(对低热值样品影响大)。
点火丝污染、弯折损伤。
点火组件安装错误:
点火丝未正确连接电极、棉线连接方式错误(如接触点不牢、位置不佳、造成短路隐患)。
氧弹充氧操作失误:
未达到规定压力、充氧后放置时间过长(挥发性样品损失)、忘记充氧。
五、 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湿度:
低温环境可能影响样品初始温度和燃烧性能。
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点火丝/棉线轻微受潮(尤其长期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