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热线
0731-82042415
如何操作煤灰粘温特性分析仪?
2025-07-31 09:04:10
煤灰粘温特性分析仪的操作需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主要步骤如下:
1. 样品制备与预处理
研磨处理:取3-5g煤灰样品,用玛瑙研钵研磨至粒度≤0.1mm,确保颗粒均匀。
灰锥塑形:加入10%糊精溶液混合塑形,压入锥形模具中风干固化。
固定灰锥:将风干灰锥用氧化镁固定在托板三角槽中,确保锥尖垂直向上。
2. 仪器调试与气氛控制
炉体安装:
安装硅碳管并连接电极导线,校准热电偶位置至炉膛恒温区中心。
安装工业摄像头,距观测孔15cm,调节至图像清晰。
还原气氛设置:
在刚玉舟中央放5-6g石墨粉,两端铺30-40g无烟煤,形成弱还原性环境。
转子选择:
根据预估粘度范围匹配转子规格(如低粘度用15cp转子,高粘度用≥200cp转子)。
3. 测试执行与温度控制
装样定位:
将刚玉舟推入炉膛,调整灰锥尖端距热电偶约2mm。
升温程序:
900℃前快速升温(15-20℃/min),900℃后切换为5±1℃/min的精密升温。
控温精度需保持±1℃。
粘度实时监测:
转子以0.01-250rpm旋转,扭矩数据自动换算为粘度值(粘度=阻力×换算系数)。
4. 特征温度判定与数据记录
形态观测:超过900℃后佩戴墨镜持续观察灰锥形变,重点识别:
DT(变形温度):锥尖变圆或弯曲。
ST(软化温度):锥体接触托板或呈半球形。
FT(流动温度):熔融成≤5mm薄层。
曲线生成:
仪器自动绘制粘度-温度曲线及对数曲线,标注特征温度点。
5. 安全与维护要点
热膨胀防护:硅碳管与刚玉套管预留1-2mm膨胀间隙。
电流限制:工作电流≤30A,避免短路烧毁元件。
冷却规范:测试结束立即断电,炉体通风冷却至室温后清洁。
关键提示:操作需严格遵循国标GB/T 31424-2015,定期用煤标准物质校准仪器以保证数据可靠性。